補貼退坡對新能源汽車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。自2019年6月補貼過渡期結束后,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下降的趨勢一直延續(xù)至今,再受疫情影響,讓原本“遇冷”的新能源汽車市場“雪上加霜”。
從長遠來看,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汽車是大勢所趨。雖然市場表現(xiàn)出來的形勢不是很理想,但對于很多企業(yè)來說,這短時間成了布局新能源汽車市場、伸長觸角的好機會:“圈外”企業(yè),開始將業(yè)務延伸到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;“圈內”車企,紛紛蓄勢賦能電動領域......
接下來讓我們一一來看一下都有哪些企業(yè)?
據了解,在多項投資中,電動化成為保時捷最大的投資領域。保時捷將在2024年前,在混合動力、電氣化、數字化方面投資約100億歐元,并不斷擴充電動車領域的產品供給,計劃分別用于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領域、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自動駕駛等領域;
奧迪集團宣布,為確保電動汽車快速上量,將在英戈爾施塔特工廠進行投資,準備在工廠附近建立電池組裝廠,預先投入約120億歐元。根據計劃,奧迪2020年將在中國市場推出4款新能源汽車,到2025年,奧迪計劃推出約30款電動化車型;
日前,小鵬汽車收購廣東福迪汽車有限公司100%股權,解決自建廠生產,獲得“準生證”,完成“今年小鵬汽車推出第二款車型P7的計劃”。作為造車新勢力的其中之一,從小鵬汽車的動向來看,更多造車新勢力開始傾向于“自造”;
另一個值得注意的企業(yè)是美的集團。近日,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(fā)布公告稱,廣東美的暖通設備有限公司7.4億拿下控制權。資料顯示,合康新能業(yè)務領域涵蓋了工業(yè)自動化、新能源汽車、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等領域,美的集團通過本次間接控股,正式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。
企業(yè)自掘出路,同時政策方面也為新能源汽車行業(yè)開拓道路。
近日,工信部組織召開會議,提出將組織行業(yè)力量開展推動公共領域用車電動化行動計劃編制工作。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聯(lián)合司法部印發(fā)的《關于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法規(guī)政策體系的意見》也指出鼓勵公交、環(huán)衛(wèi)、出租、通勤、城市郵政快遞作業(yè)、城市物流等領域新增和更新車輛采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。
相關負責人表示,公共領域使用新能源汽車的頻率高,不僅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而且可以同步促進配套基礎設施完善和推廣應用模式創(chuàng)新,對新能源汽車私人消費起到較強的帶動作用。
地方層面也積極響應。廣州重啟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,從3月至12月底,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作出最高享受1萬元補貼。早在2,廣東佛山市就發(fā)布《關于印發(fā)佛山市促進汽車市場消費升級若干措施(試行)的通知》,擬對消費者在當地注冊登記的汽車銷售企業(yè)購買“國六”標準排量汽車給予資金補助,推動汽車消費。同時,商務部等聯(lián)合提出要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積極推動出臺新車購置補貼,廣州之后,將會有更多的地方出臺相關政策刺激新能源汽車消費。
適應失去“輸血”的新能源汽車需要一段時間,就目前情況來看,新能源汽車企業(yè)正在努力提升能力,為自己有能力“造血”做準備。
特此聲明:
1.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。
2.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,如發(fā)生涉及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。
3. 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聯(lián)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。